发布时间:2025-07-27 12:14:44 | 377招生网
1、卡耐基梅隆大学
作为世界上最早开设人机交互专业课程的院校,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交互设计如今已经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这样的积淀是很难被超越的。包括苹果、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均是卡梅的合作企业。
一众名企无疑是卡梅最好的教学资源,人机交互专业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接触先进的交互项目,这也形成了一个循环,让卡梅能一直保持全球第一的位置。
2、伦敦传媒学院
伦敦传媒学院的交互课程综合性很强,强调交互在不同领域的跨界研究。第一学期,课程将专注于对交互设计理论与研究方法论的探索;第二、第三学期会带领同学们在实践中探索更深层次的人机关系,并由此发展出自己的设计;第四学期则是项目的落地与毕设。
因此,LCC的交互设计虽然也是人机交互方向,但更偏设计而非科学,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探索交互发展的新模式。
3、皇家艺术学院
皇艺没有交互设计,因为它将交互设计分为两个方向,分别融入了两个不同的专业:服务设计和创新设计工程(IDE)。
服务设计方向是紧贴着商业的,从课程设置中不难看出很多课程都偏商科方向,比如企业设计、设计管理、设计执行、数据科学、产品服务系统等课程;而IDE项目则是皇艺与帝国理工学院的合作项目,课程虽然也隶属于交互设计范畴,但该项目同时结合了设计、科技、艺术、工程、商业等多个学科的内容,并且十分注重团队合作,培养跨学科人才。 377招生网
4、纽约大学
纽约大学的电影专业举世闻名,而与电影同属纽约大学帝势艺术学院(NYU-Tisch)的交互设计专业也是纽约大学的王牌专业之一。
NYU是全球极少数开设有两个交互专业的院校,分别是ITP交互通讯设计和IDM综合数字媒体。
ITP是一门为期两年的研究生课程,注重批判性的思维、创造性的探索,以及在试错中不断总结、不断进步;ITP每年的课程不是完全相同的,像创意编程、焊接电路、新媒体艺术史、VR、监视器纪录片等课程,一直在紧跟时代潮流而发生着变化。
而IDM课程则更偏理科多一些,强调科学技术在艺术研究与实践中的应用。IDM课程整合了艺术环境中常见的主题,如交互式媒体、信号处理、人机交互等,可以让同学们更能接触到最专业化、最高端的教学设施,例如音频实验室、VR实验室、行动捕捉实验室、创客空间等。
5、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是QS艺术设计学科排名澳洲第1、全球第15的艺术名校,在澳洲多个设计学科领域名列前茅。当然也包括交互领域。RMIT的交互设计偏交互媒体方向,与游戏动画合并为同一个专业,学生将在Studio中体验沉浸式的交互学习过程。
由于与游戏动画合并的关系,RMIT交互专业的同学还将同时学习到包括2D/3D动画、动态影像、视觉特效等专业知识;不少学生在毕业时,作品还有机会入围墨尔本世界动画节,获得名企的实习和录用机会。
6、艺术中心设计学院
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CCD)坐落于美国加州洛杉矶附近,以其排名全球第一的交通工具设计专业闻名于世;但其实,ACCD也在本科期间开设了交互设计课程,而且因对实践性的重视而享誉全美,在授课中十分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
ACCD的交互设计课程强调核心方法、工具与制作过程,带领学生更深入地去理解用户体验与创新路径,发现交互设计的突破点。因此该校的交互专业学生除了要做手工模型,还要学习大量的调研方法,以及如何将视觉化的东西转化成代码,学习内容很多,课业较重,但也都有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世界大学排名
377招生网(https://www.126377.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第10期|精选985】同济大学中德学院合作办学项目介绍——麦大叔每日中外合办院校@同济大学的相关内容。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合作办学项目介绍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是由中德两国政府共同倡导成立的国际合作办学机构,是中德政府文化交流合作协定确定的合作项目。它汇集了两国教育、经济和企业界密切合作的优质资源,是我国与德国以及欧洲交流的重要窗口。
一、学院概况
中德学院成立于1998年2月18日,以培养硕士研究生为主,同时设有电子与信息工程、机械工程、车辆工程、经济与管理四个系,致力于培养双语实践人才。学院采用3+1的中外合作工程师培养模式,学生可获得双学士学位(证书由同济中德工程学院颁发)。学院的合作伙伴包括38所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和1所瑞士应用科技大学组成的高校联合会,所有专业均通过AQAS专业资质认证,并被列为国际合作办学典型案例;学院为上海市中外合作办学示范性机构。
二、办学特色
培养计划 :中德双方共同制定培养计划,体现德国工程教育优点,通过德国专业认证,符合双学位培养要求。
专业教学 :合二为一的专业教学,即原则上,所有专业课均除理论教学外,均应包含实验环节,用理论指导实践(实验、学生创新),通过实践验证和应用理论。
施教主体 :三位一体的施教主体,即中方教师、德方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施教。
培养模式 :3+1的中外合作工程师培养模式,一方面中德两国学生的培养流程均为3年本国学习,1年国外学习;另一方面培养环节构成比例亦为3年课堂理论教学,约1年实践教学与企业实践。
工程教育模式 :仿工厂、前瞻性的工程教育模式,开设了国内首家“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一流的实验平台。
三、招生与录取
学院招生录取工作由同济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招生录取由同济大学统一管理。学院学籍管理工作由同济大学教务处负责,统一执行。每年的录取分数线根据各省情况有所不同,具体可参考同济大学招生官网。
四、中方学校简介
同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国家“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高校。全日制在校学生38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8500余人,硕士研究生11300余人,博士研究生7200余人。
五、外方学校简介
德国学术交流中心是同济大学中德学院项目的重要合作伙伴。作为德国高校的联合机构,德国学术交流中心旨在通过交换教师和学生以及开展国际科研合作促进德国大学与国外高校的联系。它是德国最大的旨在促进国际间高校合作的组织机构,承担制定对外文化教育政策、发展政策和国内高校政策的任务,以推进科、教、学的国际化。
六、专业介绍
机械电子工程 :旨在培养掌握扎实的机械电子领域基础理论,具有跨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等多元学科知识结构,掌握基于信息和控制技术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汽车服务工程 :在汽车服务面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新时代,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自然科学、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技术,能够胜任本领域的新能源汽车服务设计、智能汽车产品和技术开发以及团队管理。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旨在基于营造健康舒适的建成环境和构建性能高效的能源系统前提下最大化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最终目标,培养具备融合建筑、电气、暖通、自控技术等综合知识基础的,符合具备智慧城市与智能建筑发展需要的技术应用、开发、设计、运维和管理人才。
七、特色优势
中德合作的国际化办学是本学院专业的最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八、人才培养
中德工程学院借鉴德国工程师培养模式,开展与德国高校以及企业的紧密合作,在中国建立突出工程实践和应用性研发的高等教育新模式。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通过国际合作、校企合作,显著提升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培养具有扎实专业能力,跨文化交往和合作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的中德两国创新人才”。学院采用3+1的联合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后获得中德双学士学位。
中德工程学院赴德留学生中约近半数获得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奖学金、中国国家学基金委CSC奖学金以及其他各类奖学金;在读学生多次在国内外创新大赛中获奖,毕业生中不乏在各自专业领域创新和创业有成者。
综上所述,同济大学中德学院合作办学项目凭借其独特的办学特色、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丰富的国际交流机会,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和发展平台。
以上就是377招生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开设新式专业的大学 交互设计专业世界大学排名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377招生网:www.126377.com